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补苍天 > 正文 第415章:身心俱碎

正文 第415章:身心俱碎(第1页/共2页)

贾璘随后命令杜金平率众就于附近千里之地骚扰不断,自己带着薛蟠、贾宝玉、贾探春返回凉州。

凉州为汉唐遗留城池,因为一直是边地重镇,而无论是什么人占领,都尽可能地保存完好至今。

汉人兵将或在驻扎在城外,或者部分进驻城内,凉州内外的生活生产秩序随即安定。

贾宝玉暂单独居住一个小院,贾探春与阿茹娜等人住在女眷院落。惊魂仍是不能安定的贾探春,除了与贾璘见面是心情稳定之外,即便是阿茹娜连番劝说也还是时常哭泣。

这个女孩也实在委屈。自小就是金贵地被养在内宅,她性格活泼爽快、才学才情炫然。可她于骤然之间遭到贾氏败覆的厄运,转眼间更被要挟着远出万里和婚蛮族。对于一个大家女子,贾探春如何能够接受这样连续悲惨的事实?

贾璘也只好接连安慰她,再想起来说道:“我知道凉州这里也是佛教圣地,我就带小妹去寺庙礼拜,必可安神。”

一行人从城内到城外礼拜了多家佛寺,贾探春的情绪还是不能稳定。贾璘询问时,就连她自己也不能说出太多的其它原因,只委屈地说道:“只觉得冷。”

贾璘随即下令:改凉州为“武威”。

贾探春再就哭泣拜谢,心神仍有不安。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贾璘也不能为此多着急。

远征吐蕃的卫若兰、杜金平终于传回消息:吐蕃诸族心悦诚服于汉人兵将与武械,逻些不战而降。原有贵族被清理,改为佛苯两教领袖合并治理。两教各出两名领袖,已经出发前往凉州投送降书……。

贾璘就此答允,命卫若兰暂摄乌斯藏都招讨使,再分精兵于各重地驻扎。乌斯藏地区从此以汉人为首领,确定地臣服于汉。

大成,光亨十四年,元旦。

从蕃地远来的数名高僧大德,仿效当年臣服蒙元的方式,接连拜礼着从武威城外一直到了城内的白马寺。而汉人兵将,也是从城外一直为两排,各持刀枪地静立到白马寺。

各样鼓号法器大作,一众礼仪官员接连唱导声中,贾璘端坐后院大堂,就让贾探春头戴帷帽、面遮帷纱陪伴,同时接见了这几人。

吐蕃使者原本是三步一拜,到了白马寺改为一步一拜,直到贾璘的脚下。

贾探春亲眼见到吐蕃降服,除了委屈大消之外,更无限感激贾璘的细致关怀。

贾璘接受了吐蕃逝者的拜礼与宣读降书,再给予安抚与训示:“自吐蕃诸族兴于高原,本也是精进好学。吐蕃贵族于唐时请婚于汉,也已确认吐蕃为甥,汉人为舅;再领受汉人赐教颇多,汝等该为弟子礼拜师父。凡此,汝等宜受礼教广为布传,汉人必为谆谆教诲。吾将另派各业良师,前往蕃地礼化、督导。”

几名僧侣拜伏称是,贾璘再说道:“一切从命,万里安宁;稍有不法,尸骨无存。汝等既然诚心礼敬神佛,当可体谅吾之苦心。”

几名僧侣再次拜礼,并请求暂且住锡白马寺为贾璘颂德祝祷。

盛情难却,贾璘答允他们及其随行人员暂且留驻白马寺,随后带着贾探春转回府衙后宅。

贾探春眼见吐蕃臣服,心情大为好转,拜在贾璘腿边感恩不已。贾璘对此也是开心,又听侍卫来报“卫将军与杜将军返回拜见”。

也不必过多避讳,贾璘就在后堂大堂接见了他们,贾探春本应走去后宅,却一时好奇就在门边偷看偷听。

杜金平仍是安然,卫若兰进门就拜伏在地哭道:“不是侯爷神武再恩赐,卫若兰绝无丝毫成就,更不能亲自为父报仇。”

贾璘安抚一番,再说道:“卫老将军已然身故,卫兄即可服孝。”

卫若兰拜谢称是,贾璘随即命他处置军务之后同时服孝。

回去后宅,贾璘就询问贾探春道:“卫若兰曾与我结拜为兄弟,品行方正、为人忠勇。小妹品貌非凡,若与其婚姻,却也不至于委屈。”

贾探春对于卫若兰既是闻名也已窥见,对这个做事踏实稳重的人很有好感。这事再就是贾璘直接提出,她虽有羞赧,也还是红着脸点头。

贾璘就此宽心,于晚间再找来卫若兰,干脆地说道:“吾妹探春,品貌超凡更文采精华。她也知卫兄品行端正、为人忠勇,我就为你二人证婚姻。”

卫若兰听了连忙离座拜礼,再说道:“也知三妹被皇族认作干女儿,若兰虽然渴求,却不敢鲁莽。”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嘴角撇了撇,贾璘沉着脸说道:“我说也不可吗?卫兄不知道吾妹因何到了这里?”

与贾璘本就亲厚,又得到他的指派与安排才能报得父仇,卫若兰对他只有感恩万分。即便他知道贾璘已经有了“独立”的心思,可也知道这本已是事实——以大漠蛮族的臣服来看,即便贾璘不谋求如此,“天可汗”的称号却是坐实了的。

况且随着贾璘的功高,皇帝轶正与朝廷岂能不猜忌?以贾璘之勇阔敢为,又怎么可能甘于被他人无端谋害?!

至于卫若兰本身,既已是贾璘多年亲厚好友加义兄,再又是贾璘倚重的爱将,如何能够避开嫌疑?但若贾璘出事,他也只有死路一条而已。

不敢再多犹豫,卫若兰连忙伏地拜礼回道:“侯爷赐婚,卫若兰只有喜悦,更因此一时懵然。实在该死,求侯爷莫罪。”

贾探春在后宅得知,只有心情复杂得再次落泪。以她的聪慧,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贾璘实在是功高震主,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贾璘敢于违命来救自己,已经没有了其它退路?

若不认同贾璘,贾探春就该自尽。可她明明一直就仰慕这位族兄,甚至此时也早就痛恨贾氏卑劣、皇族无耻。真的甘心愿意以自己稚嫩之身,送入蛮人之口?稍微想想,贾探春也只有恐惧、羞耻、愤怒,又怎么可能拒绝贾璘的另一份美意?!

看到贾璘转回后宅,贾探春就跪拜着抱住他的腿不放,只是痛哭道谢,再没别的话。

不仅贾探春如此,就是一旁的贾宝玉,也只是抹泪而已。

安抚了贾探春之后,贾璘再听贾宝玉哭道:“我原来只恨禄蠹,却哪里知道璘哥哥另有天命在身,另有良法早于胸中。家国的事自然不是我能论及的,但只念及‘蝼蚁尚且贪生’的话,我为苍生哭。”

贾宝玉说得委婉,贾璘只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吾弟放心,我不会刻意仇恨,又关苍生何事?万民只有更为安好才对。”

不敢对答,贾宝玉只是躬身再施礼。

连带西域、河西诸地,就由留驻武威的“河西兼西域都指挥使”卫若兰管理,贾璘随即带着阿茹娜、贾探春、贾宝玉,再率领着数万精兵东还。

穿越了分水岭,贾宝玉小心问道:“璘哥哥,我们是直接回长安还是,”

“长安。”贾璘自顾回道。

他的话说罢,贾宝玉的脸色都吓白了:就这样带着边地雄兵回去?皇帝并无诏命,朝廷并无敕令,这,这岂不是……

不敢多想,他连忙带马回去,伴在贾探春的车边跟行。也知道了贾璘的主意,贾探春却心神安定,面上并无喜忧之色。

通过宁荣贾氏的败覆,贾探春对于自身的贾氏出身与朝政一样失望,甚至不屑乃至痛恨。又以她的聪慧,岂能不懂得贾璘受到皇帝猜忌的事实?

若贾璘只如贾政那般猥琐怯懦,那定是眨眼间就没了命。况且,若贾璘真的如此,又怎么可能获得泼天武功?

即如贾璘者,贾探春只祈祷他安好。至于用什么方法来做到,她自然懂得贾璘会有自己的办法。

贾璘能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同逐渐长大的普通人一样,去克服后续的不断困难。

目前威势可谓极盛的他,当然不敢把自己的性命、荣辱,拱手交到外人的手里。皇权的可怕,不就是为了一人一族之隆宠吗?

贾璘现在功高何止震主,就说盖主,甚至超越历史也是事实。以他能够创下这样功业的人来说,会把自己极为可能被皇权加害的大事,去交给皇帝与朝廷审度?对于穿越而来的他,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他现在做的不仅是要保住自己现在及可见未来的荣耀与尊贵,更还要再创下奇功于世界。

不必多说,已经到了他与皇权掰手腕的时候了。若稍微松劲,他自知必是前功尽弃、万劫不复,甚至贾氏乃至林氏都转瞬间荡然无存!

不禁抚了抚腰间的佩剑,贾璘目视东方,神态安然又漠然地只管前行。

众人穿过黄河东来与北上的河道,先接到来自北地的斥候的回报:北方诸族听说“天可汗”靖安侯要回朝复命,纷纷请求跟随。边将不能抑制,请求靖安侯示下。

此时的北地,外面驻守在青城的柳湘莲,暗示诸族贾璘或有危险。诸族并不是傻子,懂得这是要“勤王”的意思,纷纷或者请命,或者干脆进抵黄河北岸。

留驻鄂尔多斯的薛蟠,只说诸族才刚安定,不可与这些蛮人无故争执而不予理会。

这样的情形原本就是贾璘或是提前安排或是坦然接受的,此时也并不回应什么。不是他情愿再惹出乱局,难道非要皇帝随便找机会杀了他才可?

诸族久候没有回讯,纷纷调动各自兵马,先是小股南渡黄河,再就蜂拥而来。大成兵将只是严加管控,并不与之拼斗。

此时的长安城中,皇帝轶正掀起的内争局面可谓激烈。可这样的纷争也超出了他的预想,更还难以控制了。

贾氏等势力倒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