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光亨三年春二月,都城长安。
连绵不断的宁荣二国公府建筑群,联袂于东西方向,横卧在宁荣街。
淅沥的春雨,把街中的青石板冲洗得油亮。
两府院墙探出的杏树枝头,点点娇嫩的白色花瓣难禁风雨,零零碎碎地洒在墙里墙外的泥水里。
突然响起的喧哗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二三十个七八岁到十几岁不等的少年,从两府的角门、侧门中涌出。
他们或者乘车,或者步行打伞,或者干脆就用书包顶在头上避雨,向宁荣街西边的一条小街中前去。
嬉笑打闹着,地上的积水被他们踩得“啪叽、啪叽”响,溅起一簇簇小水花。
十三岁的贾璘(表字天成),走在淅沥的小雨中,脸上仍带着茫然的神情。
今天凌晨,他才从骤然离世的一名三十岁孤身青年,穿越到了红楼世界,并接收了原身的全部记忆。
醒来的时候,他见到镜子里的自己,与幼时的模样相同,却不明白为何发生如此变故。
喜好历史及传统文化的他,此时还在消化、处理与后世差距极大的,属于当下世界的各种信息。
贾璘的父母早亡,现住在宁荣二府附近的,其他势微贾氏族人的聚集居住区。
因为是贾氏嫡系的远房后人,他日常生活的开支,除了靠出租几亩田产之外,宁荣二府这两家也有一些接济。
说起来,他不过是个红楼乱局中的路人甲,晃了晃就不见了的人物。
脑海中浮动着前世今生的记忆,贾璘和其他子弟们一起,到了一处门楣上挂着“贾氏家塾”牌匾的小院门口。
贾氏始祖倡导创办的家族义学,傍在荣国府旁边开设。它旨在族中适龄学童可以相互激励着伴学,再就是不令贾氏贫弱家庭的子弟辍学。
家塾教师由族内的年高有德者担任,费用由族中当官者捐助。
贾氏的学童们不必掏学费,在此附学的外姓子弟,要自觉拿出银两孝敬塾师。所有学子除了受教之外,更可以享受免费茶、饭。
因为下着小雨,乘车前来的身份高贵的子弟,在奴从、小厮们的服侍下,从马车车厢内钻出来。
他们沿着木质踏跺下到地面,排开其他人等,匆匆地跑进塾内。其他的孩子们争抢不过,只得多在雨中站立一会儿,再喊嚷着跟进去。
义学的塾师,是目前贾氏辈分最高的老学究贾代儒。
为人刻板严厉的他,对于塾内的这些后辈子弟虽有一定的震慑力,但终究还是难以约束整齐。
坐在塾内的这些半大孩子们,把各自的书本、笔墨摆在桌上,相互说笑嬉闹着。
时辰已到。扫视一下这些学童,贾代儒威严的咳嗽一声。
作为他唯一的后代,他的孙子贾瑞立刻站起来,兼任“塾掌”职责,帮着维护秩序:“肃静,肃静!”
孩子们的嬉笑声逐渐降低,贾代儒满意地环视一圈,随后开始诵读、解读《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他一板一眼地诵读着。
坐在塾堂内课桌后面的贾璘,看着他颔下胡须随嘴巴地开合而颤动,觉得他和一只老耗子很相似。
听得乏味、看得出神,贾璘的脑海中,现出当今世界的动态形势图。
这个世界大致与原著相当,也略有不同。
开国皇帝太祖孟平,以一名驿卒的身份,于百多年前起兵。
他和第二代的太宗皇帝,率领着包括贾氏先祖贾演、贾源在内的一众麾下,把横行江南的瓦剌势力赶走,建立了“大成帝国”。m.
通过连续的浴血奋战,大成获得了黄河“几”字形以南、以西的,长安、洛阳、襄阳、成都,以及汉阳、金陵、扬州等江淮大部地区。
因此大成现在控制的区域,形似一柄汤匙:柄在长安,勺在江南。
中原由蛮人盘踞时间太久,人烟稀少、已是牧马之地。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