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站长走的时候,用实验基地配置的磅秤称量这些大肥猪。
最重的一头猪高达三百零四斤,最轻的也有二百八十斤,二十头猪,总共五千九百斤。
因为宋家村养猪场是村集体单位,可以直接跟肉联厂对接。
三毛五一斤,总共两千零六十元,收购站的徐同志开了条,明天去收购站拿钱。
王站长跟着肉联厂的卡车,一齐离开。
李二愣心里算了算,眉头紧皱。
“兰月,我怎么觉得养猪没有种植平菇划算啊?平菇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就能收获,产量还那么高,价格一毛五一斤,两斤平菇就能顶得上一斤活猪的价格了。”
其他人听了,也掰着手指头算,都发现弄平菇大棚划算。
宋兰月当早就在心里盘算了,“李二叔,大家都别着急,平菇之所以价格高,是因为咱们这边种植平菇的少,所以价格高。”
“收购站和种子站的人说,两三年内,平菇价格还行,时间长了,建大棚的人多了,价格就下降了。”
宋支书担心大家只看眼前的利益,大手一挥,“咱们养的猪,也不一定全卖啊!”
“等到这一批七百多头的白猪出栏,咱们多杀猪,让大家多吃点肉。”
“另外,养猪就有猪粪,发酵过的猪粪肥力大,用来种地,相当好。新开荒的土地,也需要大量的猪粪。”
王会计虽然也知道宋兰月和老支书说得有道理,但他也觉得应该趁着大棚平菇数量少,他们还要增加。
“老支书,不如我们把大棚增加到三百个,趁着平菇还挣钱的时候,咱们大干一场。”
“等到平菇价钱下降了,咱们再减少。反正我们有窑厂,有人工,有技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干,我以后会后悔。”
李二愣想了想,也赞成,“不就是和泥,建造大棚三面墙吗?我们有的是力气。”
“是,老支书,我们有的是力气,我们愿意干活。”
这时候就连知青代表胡建国也赞成,“老支书,我们知青二十多人,也愿意加入大生产。”
这时候,韩挚站起来,“老支书,我还有个建议,咱们挖土建造大棚的时候,规划好位置,挖几个池塘。鱼塘边上种果树,池塘里养鱼,一年还能收获很多鱼。”
“等,这个办法好!”李二愣双手赞成,“那边有几个坑已经挖了两三米深了,从小溪那边引水过来,就能成为一个个小池塘。”
“不求卖鱼,但求农忙的时候,捞鱼分给大家伙,吃点肉,肚子里也能有荤腥。”
老支书听着大家的建议,觉得非常好,“都是顺手的事情,咱们把这些事情都落实下来。”
经过韩挚和宋兰月,以及孙科长帮忙测算,宋家村最大限度建造平菇大棚数量在二百个。
不能再多了!
不是宋家村没有足够的荒地,而是宋家村没有劳动力了。
毕竟除了平菇大棚,村里还有养猪场,尤其是农作物,不仅要上交公粮,还是大家的口粮。
平菇能卖钱自然最好,但到了灾荒年,还是粮食救命。
因此,老支书最后决定大棚数量,定在一百八十个。
老支书把开荒地的青壮年几十个人,分配过去建造大棚的三面泥墙。
一部分人开荒,等到上面统一安排河工,就把开荒地暂停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