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收了收心神, 先着眼于当下的事。人群逐水而居是顺应自然,谁也无法改变,可惜天地无情, 能活人无数的江河,随时都能翻脸无情。
大清江山万万里,东西南北,哪年都有百姓因灾害流离失所, 内忧外患,想要坐稳这江山,着实不易!
自己空有一腔抱负, 可惜虽身为皇子,却无处可以施展, 动则怕引得太子父皇疑心, 静却又不甘心。叶先生此人虽年轻未经世事磨炼,但却与一般学子先生不同, 虽也精通八股文章,但不拘泥于文章,能在农学工学都有出人意料的惊喜,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胤禛看向叶林, 笑道:“前两条若有着水泥帮助,比以往所用材料坚固防水, 又可按照设想来塑形, 治理河道可堵可疏,则能造福天下万民,当记一大功!只这最后一条水土不固,先生可有方法应对?”
叶林皱眉思索,缓缓答道:“巩固水土难上加难, 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毕竟泥土被水流裹挟增高河床,想要以人力改变,确实不易。
学生认为可以在上游植树造林,树木花草其根茎可抓住土壤,只是若要出效果,非一日之功,需数以年记;
胤禛思索片刻:“若能让我大清江山海晏河清,即便是几十上百年也不怕,我们做不完的,自有子孙后代去接着完成。”
叶林心中苦笑,四爷你想的太好了,我那个时代大清早亡了,你虽有愚公移山般不可动摇的意志,也实施了许多好国策,可以人亡政息,你儿子乾隆一继位,就把你的许多国策给否了。
不过这些话他可不敢说,只委婉道:“所以若要见效快些,还是堵疏两条更好。另外
在下游可鼓励农户在枯水期从河道中挖淤泥入田,既可以降低河道高度,又可用淤泥肥田,一举两得。”
“只是学生不过纸上谈兵,若要达成,还需有相关政策激励,将其中利害告知农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好再能将之与农户的切身利益挂钩,以确保他们会按要求挖掘淤泥。然而江河广阔,不是都有人居住,有法可以挖掘淤泥,这事确实艰难,即便尽力而为,只怕也成效不大。”
胤禛摇摇头:“叶先生不必谦虚,我亦懂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再好的政令下达到地方,也可能变了模样。一个不注意,利民就变成害民。若想政令能长久实施,必须慎之又慎,还要辅以监察,以便随时调整。”
叶林心中一动,四爷不愧是个出名的好皇帝,这时候就看出来他能体察下情,又懂得谨慎实施政令,可惜劳心劳力的性格,把自己活活累死在皇位上。这次有自己在一旁,希望能尽一些绵薄之力辅佐他成就帝业。
“贝勒爷考虑的周到,若能调动村民积极性,由他们主动去做,效果肯定更好。”
叶林想了想,在现代可以沿河建立数个堤坝,蓄水发电,同时还可每隔一段时间开闸放水,利用人为造出的高低差,和水流巨大冲力,将泥沙冲走,但现在明显不可能,不过再是微薄之力,做了总比没做的好:“若能每村每镇承包一段河道就更好了,当然也不能滥用民力影响春耕秋收,其中的平衡还是得实地考察才好。”
待叶林说完,只见胤禛神色舒展,轻拍案几:“好!若此物能成,此法有效,我大清年年遭受水灾的民众都应感谢叶先生的恩德!没想到叶先生除农耕医疗之外对治水上也有如此见解,我得叶先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
叶林忙拱手道:“学生实不敢当,天下学识出众者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学生只是有幸能入贝勒爷门下,接触到如此之多的书籍文章,有充足资源用于研究,才能得了些小小成果。”
“即便如此,这些成果若没有贝勒爷安排人手推广,最终通过朝廷的政令实施下去,再好的良种温棚,水泥混凝土,也只能在有钱人家用用罢了。”
胤禛一笑:“叶先生居功不自傲,难得啊,留下来与我一同用饭吧。”说着就示意苏培盛去准备。
叶林谢过,跟胤禛演示起水泥加水制作的步骤来。他心道,也不是自己谦虚,论起来这些涉及民生的修建水利、治理河道都是些投入巨大盈利极少,甚至没有盈利的项目,非国家出手不可。
若要私人去做,顶多类似某个大善人施舍钱财,在村里修桥铺路,只能惠及一地。因此现代社会不管是国内国外,这种大型无盈利的投资项目,没有国家财政牵头,是根本没法推行全国的。
而古代就更别提了,西方国家王公贵族收上来的税,已经落入自己的口袋,谁还愿意拿出来打水漂,吃喝玩乐、修建城堡不香吗?
本土区也没好到哪儿去,虽说国库与皇家私库内务府分离,皇族看似没怎么霍霍国库,但国库还是穷的响叮当。
年年各地灾害,免税免赋之后交上来的税钱就少,还得先支付全国成千上万官吏的工资,养着八旗子弟,军队的军费,救灾款项等等支出,轮到工部还有多少?
万幸康熙帝还是个重视民生的皇帝,修河道也是用皇庄免费劳力,治河臣子自掏腰包,各种想着法的省钱;几次出巡也都是用的自己私库里的钱,若像是乾隆南巡动用了国库的钱,那现在更不知国库得空成什么样。
换一个人来试试?
不说别的,就现在这些皇子估计心里想着都是怎么给自己的小团体多扒拉点儿钱权,志向再远大点儿的,则是乌眼鸡似的盯着太子屁股下的位置,哪有心再看看底层的民生,都是皇子,若不能助自己更进一步,就犯不着做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人之本性,趋利避害,大抵如此……
叶林不知道四贝勒胤禛此时是否有了争储的心,但他想,胤禛这么多年应该都是以辅佐太子的贤臣自居,这是康熙给他的定位。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