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杜家福的话,许旭心想:总不能说再过二十来年后,央妈会搞出一个叫做《百家讲坛》的栏目......于是回答道:“一直就喜欢三国,没事儿就喜欢乱看看,涉猎比较多,就瞎讲讲。”
杜家福哈哈一笑:“谦虚了,说的时候能到处拿来引用,这涉猎的还不是一般的多,对记忆力的考究也很大,有看过哪些三国的东西?”
见这位杜大佬有考校意思,自然想要拉近关系的许旭就道:“家里长辈喜欢,耳濡目染了,小时候翻上美出版的连环画,长大后陈寿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后汉书……没事儿都翻过。”
杜家福点了点头:“嗯,年轻人多看一看,没差!我听了昨儿你所言的,历史人物有三个形象的说法,总结得很到位,关于你提的三种形象里的民间形象,这个概念能不能再讲讲?就比方说,拿你准备继续开讲的五虎上将的其余四位其一,就民间很崇拜的关二爷吧,说说你的看法。”
嗯?
许旭瞅着,忽然有种不对劲感,总觉得,这编剧老杜,打着交流三国的名义,想要提前剧透。
不过,大佬想要提前知晓,许旭自然也不会拒绝。
就怕你不感兴趣。
奢望一点,最好能够把这些形成稿子,让自己上《文艺报》上走一遭。
更何况,在竞争角色的当下,这位也是能说上话的。
于是,许旭在脑海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挑着这位大佬此刻感兴趣的话题,就切入道:
“所谓民间形象,这个民间,肯定要有广知度,上到耄耋,下到幼童,要都能叫出个名字,这才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物要有崇拜性,群体性的崇拜,才能保持这种民间形象经久不衰。像帮派供奉关二爷,尉迟恭秦叔宝成了门神,他们的民间形象之所以永流传,我认为就是这种崇拜性在不断支撑。”
“如果横向对比四大名著里的形象,体现得尤为显著,先抛开西游这种神话色彩暂且不论,写现实人物的,红楼、三国、水浒,同样名著光环闪耀,但我想很少有人崇拜贾宝玉,一定没有关二爷受欢迎,所以相比于关二爷,贾宝玉的民间形象就缺乏支撑,大众对其印象,也就停留在红楼的文学形象上……”
杜家福点了点头,听着许旭侃侃而谈,觉得甚有味道。关于这所谓历史人物形象三论中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他都有深入分析,唯独对于这听得见摸不着的民间形象一说,此前缺乏研究,这会儿一听,倒是让他颇感兴趣。
见老杜兴趣满满。
许旭开始进入到大谈特谈的模式。
这得多亏上辈子转业回到了地方文化口工作,别的技能尚且不论,大谈特谈的技能算是点满。只要一杯茶,面前哪怕再无一物,也能在百十号人面前,大讲特讲。
这个时候,演员休息区内,就连原本沉浸在自我剧本世界里的演员,也不由的侧目过来。
瞅着许旭对着杜家福滔滔不绝,觉得过于魔幻。
那可是杜家福!
谁能有底气跟他谈理论。
大家都只是在研磨剧本的时候,才会跟这位杜大编剧扯上关联,而且大都时候都是自己在他面前演剧本,由他来发现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修改。
基本处于是被动听取的地位,现在却发现,一个年轻人能够谈得有来有回。
并且侧耳一听内容,自己的思路根本就跟不上。
震惊!
前来竞争赵子龙一角儿的张山等人,面色有些发苦。
尤其是张山,他忽然意识到,为什么张珖北此前提醒自己这个年轻人的威胁最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