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阁一殿的主事人又又又开始闭关了!
不过这对于风气逐渐淡出江湖争斗,而转变为一心修道的重阳宫来说,影响并不是那么大,该干嘛,依旧干嘛,修道而已,又不是没有副手。
有事情他们十二个副阁主,殿主,开个会,投个票就解决了!
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便是自认学有小成的杨过,跑到遇真观打算找赵志敬较量较量,可奈何被告知赵志敬已经走了。
就连和他不对付的鹿清笃,都随赵志敬一起离去,现在留守遇真观持身阁的是甄志丙和新上任的李志明两位副阁主,这两个都不是杨过能对付的。
无奈的杨过,只好在持身阁转了两圈之后回古墓去了!
不过他却发现,全真教对他到遇真观晃悠,却是没什么意见。本来他还以为他回去之后,全真教会对他喊打喊杀。
却没想到他们是这个反应,完全不闻不问,这让杨过庆幸之余,又有些被无视的恼怒,他很是不喜欢这种被无视的感觉!
这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也有所关联吧,如此便三天两头找全真教持身阁的弟子切磋。
当然,去重阳宫捣乱他是不太敢的,当初他可是亲眼所见,自己的孙婆婆被一个没什么名气的道士击败。
说他没名气,主要是当时见自己郭伯伯的时候,那道士席位靠后,饶是如此,便也仅用了十招不到,便轻松将孙婆婆击败。
这还是人家手下留情的结果,后来因为孙婆婆暴起偷袭,那名道士触不及防之下,直接出手反击,孙婆婆点被打死当场。
而后来据孙婆婆说,那还是人家关键时刻收了力的结果。
要不是那个冲和道长回来的及时,恐怕孙婆婆当初便要离他而去了!
对于杨过经常上门挑战的事情,十二位副阁主,副殿主,随意讨论了一番后,认为,随他们去吧,打输了就督促弟子们好好练习,打赢了就把杨过抓过来干活!
……
南宋嘉熙三年,初!
南宋与蒙古的大战已经进行了大半年之久,双方都有些力竭,南宋已在两个月前丢掉徐州,下邳,淮东转运使司突围,转移到淮安,战线又回到了两年前!
形势相对于两年前,却是更加危急,因为淮安城中粮草,大多用于接济河南,而导致城中粮草有些吃紧……
朝堂之上,此时对孟珙手握十二万大军,身为河南制置使,却是对一河之隔的徐州战场见死不救颇为不满。
一时间各种弹劾抹黑,拥兵自重,桀骜不驯,见死不救等弹劾奏折,雪片一般的飞向赵昀案头!
然而赵昀此时却没玩什么留中不发,欲擒故纵的把戏,第二天便当着群臣的面,在紫宸殿中一本一本的丢奏折,烧着玩。
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孟珙,对前线将领战机判断的信任,丘志清说过,术业有专攻!不懂的事情就交给懂的人去做,不要指手画脚不懂装懂!
在赵昀看来,这些大臣,论嘴皮子或许孟珙不是对手,论打仗,他们绑在一起都不是孟珙和杜杲的对手。
杜杲既然没有向孟珙求援,孟珙也没有主动出击,那就说明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无需这些千里之外的家伙指手划脚!
当大臣表示:官家行止,简直有辱斯文之时,赵昀按他们的要求”斯文“!
当一份份撕开奏折,丢进去烧了之后,赵昀表示:老大人果然有见地,撕开的文章果然烧的更旺!
对此那些个挑刺的家伙,也乖乖闭嘴了,官家的意思在明确不过了……
这便是有武功在身的皇帝,和没有武功在身的皇帝的区别,赵昀收复三京行动的成功,以及蜀口防御的成功,让他威望大涨。
哪怕这几年和蒙古的对战中,还是输多赢少,战绩也不好看,可至少基本稳住了黄河,蜀口,以及淮东防线。
这些年也是搞了不少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总体来说,至少比前几任皇帝要靠谱。在此基础上,赵昀说话腰杆自然就硬了不少。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点明朝皇帝最有发言权,土木堡之前,和之后的皇帝,基本是两种日子!
最终,赵昀还是决定,静观其变,就算真的要问罪,那也要等打完了再说,这个时候在后方做小动作,就不怕前线将士投敌么?
虽然对这些文臣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很是不以为然,不过皇城司的一份密报却是引起了赵昀的足够重视!
据皇城司密报:大宋边军之中,重阳宫持身阁弟子在边军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