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华山老六 > 正文 第004章 良田千顷,穷途末路

正文 第004章 良田千顷,穷途末路(第1页/共2页)

明万历元年(1573)《华州志·疆域》记述华阴县区域为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二十里,东曰潼关,南曰洛南,北曰朝邑,西曰华州。

在明朝一百八十丈为一里,约有六百米。

倘若华阴县辖域是标准的长方形,可知它占地有432亿平米。

所谓,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

那整个华阴县的土地有七千多顷,在除去山川河流,划掉道路住房以及不宜耕种的区域,真正适合稼植的土壤不足三千顷,因此有了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说法。

这不足三千顷的土地归属,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华山派占了一千多顷地,杨氏占了一千多顷地,剩下的零头则是被一些小地主们瓜分。

至于平民百姓?他们是负责种地的。

自古以来都有皇权不下乡的惯例,是以天下承平后,经过百十年的发展土地的兼并,乡里之间出现一些坐地大户是很正常的事。

要是搁在唐朝以前的两汉魏晋时期,这些乡土财主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连州跨郡虎踞地方,奔着铸造千年世家而努力。

成为世家后,就能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操纵世间风云参与王朝变革。

不过由于科举制的出现,以及皇权对世家影响力的忌惮。细数历届皇帝但凡是脑子清醒点的,逮着世家或者长得像是世家的,上去就是一通铁拳

渐渐的,世家们就被捶散架了,退出了历史舞台。

同为华阴县的本土势力,华山派与杨氏分属一文一武。

这里面华山派以武起家,至今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乃是新贵。

而杨氏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摘得了四世三公的光荣称号,这才是真正的千年贵族。

身为贵族,尤其是典型的落魄贵族,有些傲气是难免的,再加上文武之间的隔阂,华山派与杨氏虽然都生活在同一地界,两者却是不得拜的街坊。

其实自有明一朝,华阴杨氏并未出过什么高官,朝堂之上更无势力可言,只得抱着关西孔子的士林美誉缩在地方,动弹不得。

耕读传家说出去是挺好听的,但倘若有机会步入仕途,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能一展胸中抱负,又有几个读书人愿意去挥锄头呢?

现在的华阴县杨氏,曾经鼎鼎大名的弘农杨氏,终究是落寞了。

再说现在的华山派,曾经的五岳剑派盟主,论武力乃是五岳之首,武林中仅次于少林武当,在组成剑派联盟之后,整体实力更是丝毫不觑前两者。

当初风光之时,门派里的产业遍及关中大地,华山别院的大门整日敞开着,江湖同道英雄美女络绎不绝,交际应酬终日不断。

财宝整车的往门里拉,银子成箱的往门外散,哗啦啦如流水一般。如今华阴县的这点儿田土,放在当时不过是门派里的祭田而已。

祭田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年底,用来买供奉先祖的香烛纸钱的

华山派如今也是一副日薄西山之相了。

大哥不笑二哥,混的都这么差劲,就别再互相看不上了。

在下山前,岳不群给陆大有做知识普及的时候,陆大有的第一想法便是如此。

师父,那咱们华山派和杨氏之间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毋需理他。

陆大有听了这话不是很理解。

在他的认知里,信奉的是远亲不如近邻这一朴素观念,更何况两者又不是同行,没有赤裸裸的仇恨,该团结还是要团结的嘛。

可陆大有不知道的是,岳不群早些年间下山行侠仗义,传播华山名号,而后莫名其妙的被左冷禅戴了个君子剑的绰号,用来拿捏他,这本来就挺让他上火的了。

谁知这绰号传回华阴县,杨氏听说了君子二字,不知被戳到了什么神经,继而传出不少类似不过一介匹夫!粗鲁不堪也配称君子?这样的怪话来。

此事过后,岳不群对杨氏的感官可想而知,他从来都是个不怎么大度的人。

不大度归不大度,此时的岳不群虽然也是被复兴华山派的重担搞得忧虑重重,但还没像后来那样彻底变态。

要知道,习武练功也是讲求资质的,虽不像修仙那般严苛,但其实大部分人练一辈子内功,也练不出多大的成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