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是韩国人,为何要助学生?秦王政诚恳的问道。
郑国知道此时的秦王最为真挚,对自己开始真正的袒露心声,所以郑国决定自己也要吐露心声。
阿正,你知道我姓什么?郑国说道这,心里就疼,家族,百年的耻辱。
秦王政心里一动,轻轻地问道:难道不姓郑?
郑国思考片刻,郑重地说道:为师姬姓郑氏!
秦王政心里一动,马上就明白了:老师原来是郑国王室后人!
是的,只是跟郑国亡君郑康公不是同一支脉,所以逃过一劫!郑国的言语中已然有了些哽咽。
秦王政突然明白了很多,为何同是姬姓,郑国世代水工,最低下的工作,实际上这都拜历代韩王所赐,国灭就灭了,春秋战国那么多诸侯国灭了,也正常,但是没有一家王室得到这种侮辱,要么灭绝,要么放生,但从来没有一个王室后人在下九流的工作做几代人,祖先受辱,百年屈辱和仇恨,怎么可能说消失就消失?至少知道的后人很少可以豁达到忘却!那么既然韩王知道,为何让郑国来?
说起来同是姬姓,用到我的时候,同是姬姓,为了姬姓的光荣,同为姬姓,他们做了什么?郑国双眼发红,这些天,越想越气愤,外面看起来丝毫无异常,只能所有精力放在建这渠上,但是话匣子一旦打开了,憋在心里多年的伤心事就勾引出来了。
秦王政感到了郑国的不同,感受到老师有点失控了,但是没有任何阻止,这,这正是自己想听的,想看的,郑师心里深处的话,但是韩人所作所为还真是,历史如此地相似,当年周武王灭殷,不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最低贱的名字商,也就是现在世人称的殷商,殷商的后人没有被屠戮,开始都追随者帝辛之子武庚在殷地,然后在殷地四周安排三个诸侯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以西与南设鄘国,使蔡叔由蔡徙封鄘;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史书记载武庚造反,这就有意思了,武庚为何不早点造反,非得人家将自己盯得死死的才造反,这不是找死么?武庚死后,周王室将殷商后人安排在宋地,让微子启为宋公,公爵之位,以微子启过往背叛殷王帝辛的功绩,这武庚之乱或许就有他再次背叛的背影。
由于殷人原本不事农耕,不事劳作,殷人王室和贵族的后人却懂得礼乐知识,有治丧相礼的技能,于是周人安排他们从事此类工作,当时称为殷士,微子启的兄弟箕子也正因为如此,不负耻辱,远走辽东,据说建立了一个箕子王国,不知道是真是假。
后来,由于时间的推移,贵族之中很多人嘲笑这些殷士,毕竟这些殷士是满腹经纶,却从事如此低贱之事,嘲笑他们柔弱温和和顺从,于是称他们为儒,那时候的儒实际上主要是参与祭祀的工作,这些事本来是道家所作所为,后来有些人也慢慢加入儒的大军之中,后来孔子以周礼为根基,将儒变成一种新的道,于是产生了儒士,所以说孔子师于老子,说白了就是儒家本身就是出自于道家,只是道家出世,更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