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正文 历史(第1页/共2页)

在某次世界性的灾难后,‘仅剩的人类’在一座巨大的空中堡垒上苏醒了。人类很快就认识到世界上仅存这一支人类的事实,然后决定在这堡垒之上建设新家。之后,在回到地面的过程中,人类很快就认识到世界活动的方式,似乎和活物体内某种本质相联系,在仔细辨别以及确认性质之后,人类将这种本质命名为:灵魂。

以那次灾难为界,之前称为史前世纪,而人类正所处的时代称为灵世纪。

在建家的过程中,人类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堡垒的部分功能。依靠自带的内循环系统,可以部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基于这系统之上的新的社会成立了。而这个堡垒也被命名为家。

家的平面积大约80平方千米,自带多层垂直结构。每层约高300米,其上下快速穿梭主要依靠装载了反重力系统的超速梯。超速梯大多设在家的边缘,外表被包装成支柱的形式,并且它的使用设立了权限,仅对部分人开放。同时家的边缘还环绕着通天梯,供一般人出行,在每一层的梯前都设有该层的入口,有门卫把守。

家以相对匀速的速度在空中运动着。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仍在下地活动的老人发现家回到了他初次下陆的位置。从此。人类明白家的运动轨迹是首尾相连的,且经过一轮需约30个四季。

但,由于地面环境人类无法长期定居,因此人类活动必须依托于家的位置。在经过一次次努力后的估计,按目前的动力系统,人类的活动范围大概局限在家周边半径500k内。人类也有想过测绘地图的想法,但在亲眼见识过世界的变化速度以及家的运动规律后发现,人几乎一辈子不会踏入同一片区域两次,而且就算两次踏入同一片区域,这之间的间隔也太长,世界的样子和记忆中大不一样。

简单来讲:地图失去了长期价值,仅能对短期作业提供一定的帮助。不存在可以永远清楚描绘世界样貌的地图,所以每次任务都需要重新探查环境,世界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除了空间上的问题还有时间上的问题。在宏观层面上的计时主要是以人类的生命周期来计算的,例如重新建立社会,开始是小孩的人在完成以后变成了行将就木的老人,这个过程就历时1个周期。而相对长期的计时是依靠家的运动来实现的:家运动一周回到原点即为一代,一代约为半个周期。短期内计时以日升日落,即为一天。

计时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一天的基准,度量往上:以气候温度的变化,冷暖交替大致可视为一年。但是由于,世界气候的不稳定和‘家’的运动,长期来看:气候交替的规律的稳定程度不足以用来精确计时一年的时长。因此也没有月的概念。度量往下:人类还没有定义最小时间单位的技术手段,具体时段也是按照一日的等分来标记的。因此在速度和时间的精准测量上并没有足够科学的定义。即没有秒的概念。

接下来便是新人类的历史:

在灵世纪的第一个时代里:人类通过一个时代的摸索,重建了家园,环顾了世界,以现有物质和技术基础上构建了初步的社会结构。

在灵世纪的第二个时代里:人类发现家运动的规律,并以此制定了时间标准。人类社会开始周期化运动。在运动中,依照家的现有垂直结构,按功能层形成了(从上至下):能源层——工业层——上城——农业层——下城——流放层——任务层的基本结构。

在灵世纪的第三个时代里:随着人类生产和世界探索的进程的深入,社会的第一次变革出现了。上城为了防止佣兵武装叛乱,在权力斗争中,将佣兵们流放到了最下层,至此任务层分化为佣兵层。

为了彻底阻隔佣兵对上城的视野,上城在流放层上层区,设立了第二个上城区。一方面用以隔绝下方层级对真正上层区域的窥视,同时可以作为门户作用用以监视和缓冲下层可能的社会运动。另一方面,设立第二上城对流放者施以怀柔政策,进一步收编和安抚民心,以加强维护阶层稳定。称中层区。

为了维持佣兵的补充。在佣兵层的上层,人为分化出了一个贫民层,使用生化手段控制其生育率,并控制其生长环境以筛选拥有佣兵资质的幼儿。并且进一步压缩该层人口的平均寿命,以防止文化和社团产生,进而扩大为某种社会意识。

家的功能分化彻底形成:

能源层——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要来源,依靠家的自身系统转化为电能储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