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窃取大清 > 正文 第四十二章 贵州佬馆

正文 第四十二章 贵州佬馆(第1页/共2页)

从看见巍峨的城墙到真正的来到城楼下,在经过最后几十里的小颠簸后,他们终于站在了天下第一城面前。仰头望着这座雄伟的名城,在惊叹之余,亦感到了自身的渺小。

高大的城墙,耸立的城楼,气派的箭楼、角楼,身穿甲胄的士兵,以及那有数十米宽的护城河,这里绝对是安如泰山。

马车从永定门而入,街道两边很是宽广,商铺林立,仿佛是来到了天堂般。这条中轴线指向遥远的那一头,那里便是紫禁城。

在七拐八拐后,马车停在贵州佬馆门前,贵州老馆早年亦称中馆,位于前门外樱桃斜街路北,它的历史晚于东馆,但为清代创建最早的贵州会馆。康熙54年,贵阳周起渭渔璜以翰林任詹事府詹事,病逝北京,其父国柱字玉础入京归柩时,赏其子遗愿,独资捐建此馆,时国柱写了碑记,中说:吾黔距帝京七千里而遥,凡与计偕者其有赖于会馆者,较诸他省为更急。老人虽遁迹岩阿,窃有志斯举久矣。适长男起渭甲戍成进士,留史馆,读中秘书掌宫詹,从九卿后,积得清俸八百金,置会馆一所,宽敞整洁,颇幸余志之成”这就说明建馆的经过。而贵州民间传说会馆是起渭与书店老板打赌背书赢得的书铺一所,似未可信。后会馆又续修多次。会馆规定:凡贵州籍人选任官吏时,必按任官品级向会馆捐助资金,此款在向吏部注籍领凭借时交由部曹代收,名叫“印结”。咸同以后,捐纳官吏增多,会馆所得印结金不少,皆由会馆值年等掌握使用。

京城居,不太易!

本来京城客栈的价格就不便宜,如今又处于会试期间,城中客栈的价格都是往上猛窜。故而会馆便运用而生,成为很多举子的首选之所。

会馆一般是由同籍贯的京官捐款或募资建造的,各省和一些大府都设有会馆,跟着后世的驻京办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高峰时会馆达到二百间。

会馆平时会如同客栈般经营,服务对象以进京的同乡为主,实现自给自足经营。但若是到了大比之年,则会清空会馆的闲杂人等,专门提供给这些举子及其随员居住,基本上是食宿全免。

吴韵林来到了贵州会馆前,正准备敲门,门却已经打开了。

“我是这间会馆的掌柜,不知公子所为何事?”一个身穿厚实棉衣的中年男子打开门,冲着他拱手问道。

“在下姓吴,与身后的梅济鼎两人都是赴考的举子,今天刚到京城,不知里面可还有住处?”吴韵林忍着发疼的手指,微笑地拱手询问道。

“你是参加会试的举人?怎么现在才到?”掌柜没有想到现在还有举人进京

“我们是去年恩科的举人,发榜不久便启程来京参加会试,不过路程遥远,刚刚才赶到,其他人已经到京了吧?”吴韵林选择来这里,自然亦是想同乡之人好有一个照应。

吴韵林等人随着掌柜进了会馆后院,给他安排了一间房间。房间显得很简陋,只有桌椅和床铺,桌子亦放着一盏油灯。

“吴老爷、梅老爷,这里的房间都是这样,还请不要嫌弃!”掌柜晒笑地道。

刚刚入住客栈,吴韵林就看见窗外有两人鬼祟地探头探脑,他眉毛皱了皱,起身走到窗边,往那两个人身后看了看。

只见一男子穿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