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搏秦 > 正文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45章 封建-农耕-田赋-兼并-城墙1

正文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45章 封建-农耕-田赋-兼并-城墙1(第1页/共2页)

人间彻底脱离神话传说时代蜕变入封建社会,始于东周后期的战国时代。表象道理自然源于周王室代表的中央权力持续动摇,历来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家从法统上开始蔑视天子权威、以相互会盟称王的方式向上天宣告:在周王室面对北狄南楚为代表的广大不行周礼势力对中原地带持续侵犯、却无法提供武装庇护的情况下,列国有充分且必要的理由越过周室、以折衷处理的办法开启新形势下国际交流关系。为了给历次诸国国君亲自会盟、相互确认称王的既定事实增强法理上的正当性,周天子的正式称号‘周王’,又被抬升至‘周天王’,敬表各国君主对周礼仅保持部分续用、自行探索新体制的敷衍态度——看上去像有尊重‘前辈’的礼貌存在,实际上周王自称天子,正式说法是‘于其活着时常驻人间行使对天下的管理’,现在改成天王,这种与统治伦理层面确定的‘天子’意义直接冲突,破碎掉了周王统治天下的合理性:周王人还活着呢,上哪门子天界去?统治的是天下,不是天界,怎么能叫周天王呢?如果依照此等办法以后依例处理,原本臣服于自己的各路诸侯国在晋升到王国等级后,他们内部也面临不可调和矛盾时,其王国内的封君列侯们也有可循旧法,将这些王加称天王,自行升王扩权增强自立程度?那么这时的自己算是‘周天上王’还是‘周天天王’抑或其他的称号?当然,这一切还存在的前提是那些外路王国里的封君诸侯们愿意继续承认周礼在某些方面的价值,所以于无武装庇护恩德存在、仍然还能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承认自己的价值,不然连自身后日的存在与否都是问题。

现实也的确如此,因为周王室没法提供武装庇护,所以秦国在被魏国打到蜗居西陲后采纳卫鞅的意见实行变法,才得以重新夺回相当部分当初在建国时被周王室口头赐予的应允之地——这件事远在两周分隔、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的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时代。魏国此举动彻底撕裂了秦-周关系:既然河西的土地是秦国从魏国手中夺回,危急时还差点被魏灭国,那么周室于秦的情谊也就到此为止了,以后有事,俺秦国自己扛,有问题直接与各国对接,再也不走你洛邑破落户的门路。

所以在秦惠文君十四年时,嬴驷龙门正式称王并宣告山东六国,同年改元为更元元年,以秦惠文王的名号实行新阶段的统治。周显王对次无疑痛彻心扉:此前齐(威王)君与魏(惠王)君约在徐州见面,商议魏国于桂陵与马陵两次败在齐国手里,如何确认国际新秩序,没想到魏君居然讨好齐君,互相来了次‘系统升级’,把齐国当作上国,把两国矛盾糊弄了事。本以为闹着玩几年就算了,早晚把王号撤销掉,保全周室最后的体面。谁承想此后的‘魏王’竟然又组织起一次魏、赵、韩、燕、中山五国互相增信称王行动,用来对付齐国过度膨胀的霸权主义。中山这种千乘之国的君主都称王了——当然其实力此时已经远超周室王畿力量,自己的天王面子更挂不住了中山君这货可不是我周室分封的诸侯啊,带他玩算怎么回事……自此以后,周室彻底断了游说各国去除王号、保持相互好和的念头。毕竟魏国开的头、设的局,变法也是为了最终吞并天下,此时坑齐尚未成功,同志诸国哪肯作罢?原以为保留商祚、成就秦侯的宋、秦两国是大国中可作为依托的最后忠臣,还挺让王室集体欣慰的。谁知道宋公只是南邻强楚,不敢轻举妄动,还需要时时请齐、魏两国为自己撑腰;那秦侯更可恶,根本就是缺乏排场,没人请他称王,倒还自嗨上头,硬是在黄河边遥望中原各国,称王仪式办理得有模有样,后来吞并周王畿灭绝周室的也是这货——末代的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传来的消息,昏庸到在缺乏实力作背书的前提下,胆敢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企图夺回允诺过秦的祖宗之地,却没好好翻阅下记录:魏强取河西时,周室怎么没号召下诸国进攻安邑或大梁城呢?何况信任有俚语‘不服周’的楚国蛮夷,脑子不更是秀逗——那可是从周朝开国初便自上王号的周朝平行级选手,根本不会在内心臣服哪怕一丝一毫尊重、中原各国‘赐号’的周‘天’王。一个真正的敌对公司,鼓动本集团名义上的董事长发动众股东夺权,明显蔫着没好屁,怎么会因为周礼或天下各国的怨言团结在旧共主的身边呢?大概对方献上迟来几个世纪的臣服,令周赧王认定楚王在国土横跨数千里、内部诸侯封君不胜枚举之后,也产生了楚廷中央力不从心的错觉,担忧楚国自成一脉的直辖-分封复合体制也会如周室之于中原一样为地方实力派瓜分易手,所以感到岁月沧桑的老男人不顾实力差距,主动亲近更加成熟的前辈男性获取安全感。错觉,绝对的错觉!在缺乏超越国际的广大科教文卫工作者组成学术联合会施展国际影响力、促进近现代文明国际公约缔结的旧日世界里,古代的顶级权贵男性根本不可能对潜在竞争者长期抱有情怀而促进彼此间的联合。

至于之后的齐-秦共同称帝算得上各国放飞自我后的独特尝试——秦昭襄王在很大程度上清楚当初其父秦惠王单独称王的‘窘迫’,所以有意与魏国设过套要圈的齐国来一次g2级共帝。一来自信不足的男人和被歧视杂处西戎间的夏裔国度一样,需要得到有成制规则下的外部认可,所以看好变法首雄的魏国当初对齐国的认定标准;二来与强齐平分天下霸权,再度‘报答’魏国敲响河西大门的提供变法动力来源的恩情,重建新实力映衬下的国际秩序,维护既有地位;三来彻底无视周室,复古商末君主专之制极之权威势,试探天下士人意愿,尝试文化方面构建稳定新体制的可能性;四则在短期内保证国家安全,不受外部力量侵犯。结果齐闵王方面有点痿,坚持两天就退货了,这事情才没能成行,不然秦帝国提前建立,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半个世纪拉走周室储藏和九鼎,东周结束的认定时间还要更早些。没准还能推动正经的学界对历史领域于本国文明-国家复合领域有更多另类的认知呢

提前说这么多作为铺垫,当然不是为了作简版的历史回顾,而是为东周诸国步入封建社会的原因及各自后续发展阐明托出前情概要。

神话传说时代彻底远离大华夏区人间社会的实际因由是什么呢?这件事还得从东周中期春秋时的郑国发生的一件神秘事件说起:当时郑国都城的城郊处白日出现两条龙在天然水池中争斗,由于距离城墙较近,‘龙战’现场肉眼可见,持续时间又长,百姓们不顾守门吏卒阻拦,纷纷冲上城门内侧楼梯,沿着城墙排成溜,就这样竞相攀附在垛口处远距离‘观赏’——真要说让大家出城到近前观看,有胆量的没几个,有过去的也都是悄悄埋伏在一边,听个龙鸣回家好回家模仿,好在街坊四邻面前吹个牛皮长面子而已,个个生怕被‘当事龙’发现拖进水里,那样的话即使水性再好不会被淹死,也不及这等野物灵兽几口吞的,权当在战斗间隙进食点生物质能,补充力量消耗了。这件事作为正史被同年收录在鼎鼎大名的鲁国史官所藏竹简中:“鲁昭公十九年,龙斗于郑时门之外洧渊。”

这件事将会造成的影响注定会极为恶劣,因为在《周易》中对相类记载的只言片语与时人因积久的列国争霸引发动荡而精进的占卜学问,都指向同一结果:郑国国政不安,内斗内耗将进一步扩大,以至于像龙战一样进入‘内战’的大型动之乱之中。王宫内与贵族们家中毫无例外会收到消息,更会精准地判断出这件事与未来可能的‘内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