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搏秦 > 正文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36章 屋建早成,内无定涵

正文 第二卷 归乡路远 内地思安 036章 屋建早成,内无定涵(第1页/共2页)

使团一行人顺利通过居庸关后,距燕上都的距离便不远了。武子帮助众人在居庸关中办理好出入燕国的凭据,天色将晚。而通过关口就是燕上都蓟城,商议过后,大家决定迅速入城,就近住在距离南门不远处,而明日由武子携虞卿共同前往中都密会燕太子宾客,到时再由姬燕丹以外出田猎为名,北上蓟城与代王接洽。这样做虽然不甚合理,颇有反客为主的意味,但却能在极大程度上保证联络安全——中都作为目前正经的燕国王室聚居地,官吏巡察甚严,一不留神就会被逮捕,那时层层上达,燕王就知道了,在燕秦结谊、连横大行的当下,很难得到友好对待。

一家不太起眼的客馆内,店主正在吩咐下人侍候好这伙出手阔绰的‘大人物’:全行一十六人,足够住下近一半的房间,这单生意实实在在算得上头号贵客。而自从王驾远居中都,上都萧条许久了,天不开张都是常态。

“荆卿们呐,这热汤沸水已经烧好了,还请你们尽快洗澡,不然凉了可就费更多薪柴……”店老板第二遭亲自上楼催促,陈旧的木板楼梯被踩踏得咔咔作响,话里明显嫌弃之前的小仆人说话不够得体,请不动这群贵客,反倒是浪费自家积储的好柴,那样结余下的利润又要少许多。

门内的使团成员们聚集在一起,正商议得起劲,听到有外人上楼便很不爽地静默着,等待店主把话说完。他们当然不肯轻易地下楼,便支会开武子和侍骑士卒们先下去轮流泡澡。店主虽然奇怪,但也不好出言劝阻:贵贱有别,但主命不可违,在民风尚且落后的燕国更是如此。

“荆卿是为何物?”赵从简惊呼,在他印象中,这是荆轲在《刺客列传》中专属的名称啊!难道……虞卿笑着解释:“这事情算是燕国人特有的俗称。约摸周朝初年流传有谓南方为荆棘之地的少见说法,即使近年来秦国那里为了避讳其故王子楚的名讳,且不刺激楚系外戚宫人力量在秦国高层的影响力,也会在部分场合称呼楚国为荆国。而自从秦国灭亡周朝后,这燕国自恃召公之后,姬姓现存的正统册封国家中,唯一强大独立者,且鉴于鲁国亦亡在楚国手中,故独有自家能持奉周礼遗风,再说其国三都皆偏北居,诸国之人来,无不入其城南门,所以蔑视南面诸国‘无礼取闹’,所以争战不休,所以纷纷国破家亡,便称呼南来外国人为荆人,尊称荆卿,纯粹是民间讨彩头的相互抬爱。”这些话说得众人都很满意,赵从简也如此:看来少师虞卿不仅谦虚,而且‘博学博言’,尤其擅长拍马屁,这就把自己主张恢复周礼同代-燕联合结合在一起讲出呼之欲出的道理,不能拜为太师只是时势不允,未免屈才。“那么不从南门进入的它国国人又该怎么称呼呢?”练在此俏皮地问道,说罢又觉失言,炭盆袅袅烟火在空中升烟,气氛却瞬间紧张。“叫胡人,那就该紧闭城门畏惧被劫掠啦!”赵从简打趣地说,这一巧妙的偷梁换柱,立刻将全屋气氛烘托到高潮,大家仿佛又回到昔日赵国依旧强盛的日子里充满激情——曾几何时,国家强大,宗室阶层虽然连连让权,但生活水平并未下降;而随着国家败落连年的下行期到来,如今权贵阶层便显示出赤裸裸的利益争夺,完全恢复向民间百姓那套赤裸裸的人性‘学习’,这种开驶倒车的行为影响恶劣,更加剧了赵国的败落速度,先前宗室与外姓大臣界限分明的对垒,即是此故。

‘荆轲非出荆国人,客卿门客客居士,最隐晦的客士,就是刺客了!’赵从简感叹到,作为列国相争、人才被迫随之流动的不同形式,将贱贵不同的两字:‘荆卿’组合在一起作为对陌生外国人的称呼,还真是将文化上的鄙视与利益上的合作预图有机杂糅在一起了,完美无缺,比起现代世界欧美西方文化中某些表示青睐的放浪俚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上到达国内的舶来品又有某些表示在超出异性间正常人际交往范畴内的衍生词汇:例如‘放浪的小宝贝’之流,均可视为同等词汇,高等文明在文化创新一项上的发展,还真的蛮博大精深唉。

可重点是,赵从简感到被冒犯了,自此以后,若再想到、听到、看到‘荆卿’这个词汇,都仿佛在被燕国的合作者称呼‘放浪的小宝贝’,人不过是社会运行中的不同实体间维持利益输送的搬运工,毫无古代社会秩序下自己应当享有的尊崇可言,简直在彻底毁灭了大好的穿越初体验。

然今之视昔,亦后之视今,研究历史的魅力也在于此。穿透人命有限之外,便是无限的制度、团体变迁,以压制人性滋长的欲望与消沉怠惰维持组织持续发展前进的动力,似周公之流,前来教诲自己,也不失其中含义。至于历史究竟能否被改变,虽然自己拿不准,但还不算什么事情——很难说以后没有其他更强有力的穿越者继续体验那些历史热门帝王的人生,制衡过自己过度后矫正的六国历史呢?

海内望明月,天涯共此时。有人睡楼屋,还有人在露天打地铺。骘与庞谟两人与其宗族成员及九百余代骑主力就宿在荒山边,山上有些孤坟零星立着,不像是有人定期打扫祭拜的模样——旷日持久的秦赵战争与边境争端,已使赵国人口连年下降,为此绝户的民众十有六七。活不下去的寡妇们带着年幼的子女自愿卖身为奴,到附近更大的城邑人口勉强兴旺处作为大户豪族的附庸存在,倘若连大城邑也呆不下去,只能步行前往更远处的邯郸碰碰运气了,毕竟是国都,什么样的机会……机会总会有的,也因此,邯郸城内外始终盘踞着大量流民,他们在城郊搭起一眼看不到头的简陋土屋暂居,邯郸县县府本来接到命令驱逐流民各自返回家乡,后续却不了了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