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银狐 > 正文 第八十章 蔡瑁很急

正文 第八十章 蔡瑁很急(第1页/共2页)

建安十三年十月,邺城最终被攻克。

袁谭逃亡渤海。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蔡瑁得到了刘备出发的消息。

江陵此刻已经驻扎了数万大军。

不止是江陵,还有潺陵、华容等地,都驻扎了大量的襄阳兵马。

长江水师的船队日夜在云梦泽以及长江地区航行,江夏水师也不甘示弱,在洞庭湖北面以及赤壁地区游弋。

他们所处的地方在后世已经变成了陆地,比如湖北监利市、石首市等,但在当时还都是湖泊。

所以除了洪口一带是陆地以外,北至云梦泽,南至洞庭湖,都是他们的对峙地点。

两边谁都没有开启争端,甚至在江夏水师挑衅的时候,长江水师还会刻意退让,将洪口南北,也就是后世洞庭湖和洪湖地区让出来,自己则退往孱陵与华容二县。

但等到了十月份,蔡瑁听说刘备正式入川,已经过白帝城,浩浩荡荡往临江而去的时候。他就立即做了多手准备,江陵这边顿时活跃起来。

津乡,位于江陵城东三里,此地东面便是云梦泽,汉代江陵往东南上百平方公里,都是云梦泽的区域,水域面积非常大。

此刻津乡码头上,密密麻麻停靠了无数船只,船只全都用铁索锁起来。

云梦泽在当时不能简单地看作一个湖泊,即便秦汉时期云梦泽已经开始大幅度萎缩,可依旧还有上万平方公里面积,比五个洞庭湖还大。

所以至少从江岸边上看着这片大湖泊的话,就会觉得像是在看汪洋大海,滚滚波涛浪花潮涌。

如此大面积的湖泊,浩瀚无垠,风浪极大。船只自然没办法分散固定在码头上,只能选择用铁锁或者木板船连着船,这样才能防止船只被风浪吹走。

这种方式就是曹操赤壁之战时的“铁索连舟”,也并不是庞统给曹操献的计策,而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等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停船方式,当时不管谁停船都是这么停。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操赤壁之战输了并不是输在“铁索连舟”的方式上,而是输在信了黄盖的诈降,让栽满鱼膏油脂的诈降船队轻易靠近到了他停船的乌林码头。

正常情况下,夜晚战船船队停船的时候当然不能靠近过去。特别是在这样的战乱时期,长江上已经出现了管制,各地的商船也不允许来往,防止被人打探消息。

不过此刻却有大量的船只在津乡码头进进出出,有从南面长江口岸来去的,也有从东面云梦泽湖泊上走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小船只进出码头港口。

远处江陵城城池有一队军士从城里走出来,踩在夯土地面上发出橐橐的响声,码头连绵十余里,数千艘船仿佛一眼看不到尽头,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那队军士进入码头之后,就列队站在了码头上。

今日负责驻扎在津乡的是中郎将李颖,他原本是张允的部下,后来由于蔡瑁在巴东之战手下的将领损失过大,就从张允那抽调了几名中高级将领过来,其中还包括了霍峻。

霍峻的兄长霍笃曾经在刘表攻打曹操的颍川之战中大放光彩,但奈何没两年就病死了,弟弟霍峻继承了他的部曲,现在为蔡瑁帐下校尉。

“要调用四百艘船吗?这可不像是要出侦查任务。”

李颖看着这份手令,确实是目前驻扎于江陵的太尉手印没错,上面还有印章。

这次带队的王介跟李颖也是老相识了,都是当初跟着张允帐下的老部将,此时颇有些埋怨地说道:“去送死。”

李颖看出了同僚的怨气,打趣说道:“怎么,太尉让你去青草湖和江夏水师拼命啊?”

“那倒不至于,不过也差不多吧,派我南下去作唐。”

王介耸耸肩。

“去作唐?田买的驻地啊。”

李颖略微有些同情地看了王介一眼,说道:“你没向太尉请求吗?”

王介两手一摊说道:“有什么用呢?就是太尉让我去劝降的。”

“刘磐救过田买的命,恐怕不会投降,而且你的妹妹”

李颖一时迟疑。

王介苦笑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两个人说话间码头上的人已经开始解锁船只,准备让王介的这支军队上船。

而在他们聊天的不远处码头船坞官舍边放着数张桌案,桌案后头有十多名佐吏正在核对账目。

像江陵现在已经有五六万大军驻扎,加上周边孱陵、华容,每日来往的士兵、船只、粮草、军械都要清点。

所以像他们这种佐吏非常多,达上百人,每天都要给码头进出的任何货物、人员登记造册。

其中有一名大概三十岁上下的军中主簿跪坐在席上,一直拿着手中的账簿在看,似乎是在认真看着账本,但耳朵却在听着王介与李颖的对话。

过了片刻,码头上的船只总算是开赴了出来。

大大小小的船只总计四百艘,有楼船三艘,艨艟、斗舰三十余艘,冒突、走舸、露桡、先登百余艘,斥候、游艇、飞舟、赤马等二百余艘。

见船只出来,王介和李颖打了声招呼,便回到队伍中下达命令,浩浩荡荡数千大军就开始登船准备启程。

等到晌午过后,又有一支军队从江陵城缓缓而来。

这次李颖见到这名将领的时候就摆了另外一副脸色,因为这人是他在军队里的死敌韩湖,韩湖最早也在张允手下当差,二人关系不是很好,现在还是老样子。

二人都不想搭理对方,韩湖将手里的军令往李颖桌上一拍,就自顾自地等着码头上的辅兵和民夫将船只调好。

李颖冷哼一声没有说话,旁边的主簿自然也就听不到韩湖是去做什么。

很快就又有三百多艘船只从津乡码头开走。

两日后。

建安十三年十月十八日,长沙郡,罗县。

滚滚长江波涛浩瀚,诸葛亮就盘膝坐在罗县西北方向的棋盘山山脚,此地并非后世汨罗市,而是汨罗市西北方屈原管理区一带。

这一片地区在春秋时期属于罗子国,包括后世的汨罗市、岳阳县、湘阴县,而汉代的罗县就位于此地。

罗县在湘江和汨水之间,西北方向湘江对岸后世是大片陆地,此时却是浩瀚湖泊。

数艘飞舟逆水而来,最终缓缓停在了山脚的亭舍码头上。

诸葛亮起身相迎。

飞舟船舱打开,走出个眉宇刚毅,健壮有力的青年,他看到诸葛亮,立即笑着说道:“兄长。”

“晓卿。”

诸葛亮穿着青色长袍,外面套着白色大氅,头上戴着进贤冠,脚底穿着一双金丝云头帛履。

因是十月份,南方也渐渐寒冷起来,手中倒是没有拿羽扇,而是双手背负在身后,整个人如谪仙般飘逸,微笑地着看着沈晨。

沈晨笑着走了过去,上下打量道:“兄长却是又清瘦了一些,相比军中事务繁忙,每日操持,总来不及吃饭吧。”

“我起居都可,倒是晓卿却是愈发壮硕了。”

诸葛亮没有正面回应,但没有回应基本就是默认,现在他与关羽独掌一军,关羽掌军队,他则要操持军中上下所有事务,确实有的时候忙起来没有按点吃饭。

沈晨与他并肩走在一起,看着东岸滚滚流淌的汨水,忽有所感地说道:“这便是汨水河?就是不知道贾长沙吊唁的屈潭在何处?”

“那便是。”

诸葛亮指着一里外汨水左岸说道:“屈君投江就是在此处。”

沈晨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就看到汨水河左岸水草丰茂,茂密的蓬蒿野草比人还高,水流波涛汹涌,十月中旬清冷的寒风吹拂,宛如带着鬼哭狼嚎般的啸音。

四百八十六年前,屈原就是在这里投江。

江边已经没有了任何遗迹,除了后来的楚人为了纪念屈原,自发在江边修建了一座陵墓,就什么都没有留下了。

甚至那座衣冠冢陵墓如今也只剩下残垣断壁,西汉时候还有人纪念,贾谊、司马迁等名人都来吊唁过、祭祀过他,但到了西汉末年战乱,再到如今乱世,活人都自身难保,谁还管死人?

看着这般荒凉的汨罗渊,沈晨一时间有些感慨地说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