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解答上,王相武的审阅时间,明显要比其他的要长上很多。
在反复核对之后。
王相武基本确定,整个过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至于后面的算法部分。
连王相武也无法完全看懂。
毕竟王相武只是研究物理的,对于算法的知识,只能说是略懂一二。
“徐佑和楼嵩?两个人共同解决的这个问题吗?”
在解答的最后,王相武注意到。
解答中的方程,是由一个叫徐佑的同学构造出的。
而后面的算法,则是另一个叫做楼嵩的同学完成的。
虽然是两个人共同完成。
但这样的完成度,也已经远超王相武的预期。
毕竟科研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多人合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精度竟然只有两个标准差!真是不可思议啊!”
这样的精度,甚至比很多几年前一些实验组做出来的精度还要更高一些。
相对于那些看不懂的算法。
更令王相武感兴趣的,是前面那些方程构造的部分。
在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情况下,对复杂的方程,完成了简化。
整个方程的构造,干净简洁,甚至还有一些美感。
“还是确认一下运算结果吧。”
为了保证整个过程是完全无误的。
王相武决定,让搞算法的同行,帮助确认一下计算结果。
在这之后,王相武联系了一位专门做模拟的朋友,帮忙跑了一下这个算法程序。
很快,王相武的朋友就通过服务器完成了计算,并告知了王相武的计算结果。
最终的结果,确实与徐佑在文件中给出的结果完全相同。
这一下子,王相武再也没有任何的疑问。
“下一次上课,一定要认识一下徐佑这个孩子!”
当然,对于楼嵩的那套算法,王相武也觉得有点东西。
只是,那并不在王相武的专业领域之内,王相武无法评价其具体的难度,也无法给出什么指导。
……
这一天,徐佑照例按照自己课程表上的计划,继续旁听所选的课程。
到了原子物理课,王相武满面红光的进入到了教室之中。
“很高兴,上一次我留了一个拓展题目后,虽然不是强制的作业,但还是收到了三十多份答案。这几天,每一份我都仔细看过了。”
“总体上,大家答得都还不错。我也说过,这道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精度最高的结果。”
这时,王相武突然话锋一转。
“但有一份答案,我个人是最为满意的。这份答案,不仅巧妙的构造出了方程,而且还用到了计算机算法的知识。有些地方甚至我自己也看不懂,还麻烦朋友帮着模拟了一下,确认整个过程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下面的同学们不禁互相看了起来。
他们也想知道,到底是哪个同学,能让王相武教授都能这样去称赞。
“请问哪个是徐佑同学?”
徐佑没想到,王相武会突然叫到自己的名字,下意识起身站了起来。
而听到徐佑这个名字。
大家也都感到非常陌生。
印象之中,整个大二的物理学院,也没有名叫徐佑的学生啊。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