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正文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六十九章 万国来两朝?

正文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六十九章 万国来两朝?(第1页/共2页)

在众人返回雁门关之时,世子曹丕早已准备好了,犒劳他们的美酒和牛羊。

而匈奴王庭那些被抓获的俘虏,自然有人前去接管。他们部落里的人口被分批送往了各地,有的甚至被送往了南方的益州甚至荆、扬各州。当然,大部分自然还是留在了北方各州,尤其是司隶、并州这些人口缺失严重,继续补充人丁,以来开荒恳田的州府。

一场为期七日,欢天喜地的庆功宴在雁门关风风火火的开始了。当然在俘获匈奴王庭大单于的那天,曹彰就已经分别派出了快马,将这个消息送往了雁门关和许都。

因此这些犒劳所用的美酒,还有很多是许都朝廷所上次的,要不然仅仅一个雁门郡哪有这么多的物事,来供应十几万大军的为期七天的用度呢。

当然对于这样的滔天大功,别说庆功七天,就是一个月也是应当的,只不过天下刚刚一统不久,国库空虚,因此也只能如此了。

在庆功宴开始的那天,雁门上空突然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但这依旧挡不住将士们的热情与豪气。仿佛是老天爷都在为他们庆功个,才降的这场雪。

瑞雪兆丰年啊,来年必然是个好年景。

匈奴被灭之后,自然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大汉子民来讲,尤其是北边各郡的百姓,这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所以在曹彰率军班师返回之时,所过之处,当地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人们也牢牢记住了,为首的高头大马上,那个看起来凶了吧唧,但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的曹大将军.曹彰。

对于大汉北疆,其余的几个胡人部族来讲,这自然算不上好事。

于是,在听闻匈奴被灭了之后,帝国周边诸如鲜卑、羌族、羯族、氐、乐浪,甚至远在辽东的高句丽等,都不远万里的派出了使者,分别前往雁门关和许都拜会。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汉军的铁蹄是不是明年就会来到他们的家门口,因此只能提前拜会讨好,以表忠心。

曹彰自然是明白,“真理皆在战马铁蹄之下”的道理。但他也乐得如此,这样,最起码近几年之内,那剩余的胡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而北疆的百姓自然又能过上几年太平日子。

而那心眼比针眼还小的皇帝刘协,听闻了这些之后,自然又是一顿大发雷霆。拜会许都内的他是必然的,拜会魏王曹操等人也还算还有情可原,但是前往雁门拜会那魏王世子和曹彰那匹夫,又算怎么回事?

难道说那雁门关的曹丕和曹彰二人加起来,都能算是一个小朝廷了吗?

万国来两朝吗?

不过他也只能是在深宫后院里,再次大闹一通罢了。

其实,那些胡人们的作法也可以理解。毕竟谁也知道,现如今大汉朝内虽说派系林立,但是真正掌权且手握天下大部分兵马的还是曹氏有一族。

而第一代的曹氏、夏侯氏以及其它氏族战将,诸如夏侯惇、夏侯渊、五子良将等人,都已经故去了。剩下的曹仁、曹洪也已经垂垂老矣,这天下兵马终究会交到二代子弟的手中。

曹丕作为魏王世子,曹彰作为二代武将里的领头羊,早些与他们搞好关系,自然是好的。

要说以前天下混战,曹氏一族的威望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建立在镇压国民的基础之上。可这一次北征大漠,却是真真正正的抵御外辱。

那些以前对曹氏掌权,还颇有微词的士族和百姓们,也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心态了。或许这让曹氏一族坐天下,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得到了深切利益的北地各州百姓,是真真切切这么想的。

......

画面再次回到雁门关。

北地事了,曹丕自然就得返回许都了,而曹彰作为此次北征的主帅,自然也需要回许都领赏,因此路上两人也好做个伴。

当然陪同他们两个南下的还有夏侯玄、陈泰二人和数百位有功将士。孙礼、辛毗需要将自己借调来的两州人马送还回去之后,方能还朝。

赴京领赏自然不可能是十五万大军,乌央乌央都去的,只能是选调一些战功卓著的。若是那样,北地边疆又有谁来守?

而其余的兵士们,在热闹非凡的度过七日之后,也就分批返回各自的驻地了,届时朝廷会把他们应得的封赏,派使者送到他们各自的军营去。

此时,一直数百人的队伍,在一片白雪茫茫当中,从雁门关出发,南下许都。这支部队,自然是赴京领赏听封的北征队伍的代表团和返程的劳军使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